新法令对工资、月薪出台“累计预扣法”和“按年汇算”。个税改革前按月量度,只要年收入多于,每月扣税也差不多,改革后,应纳多少税,是按月累计而不是按月计算。
新修订的个人支出税法指派半年多来,社会上发生了一些否认新个税**效果的情感。据传媒报道,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的个体反映每月收入差不多,但缴纳的个税却呈现出“前低后高,逐月增加”的想像。
“每个月工资差不多,为什么这个月扣的个税比上个月多了?”这是近些年来纳税人向税务政府部门和单位财务问得*多的缺陷。某建筑设计院常委刘某对此:“我每月收入2.2万元没变,1月、2月缴个税480多元,3月涨到1300多元,4月就上升到1600多元。”一些单位的财务员工也反映,每月扣缴的个税不一样,右方月份比前面月份逐月增加,极度很困惑。
那么,个税减了吗?如果减了,为什么纳税人没感觉,甚至感觉个税在增加呢?
明白减没减,小编根据新老个税法做了一个估算,结果是个税似乎减了,收入越低,**幅度越大,收入越高,**幅度越小,这稳固缩小贫富差距,方面是所得了五险一金后的净收入在2万元一览表的可达收入群体,**幅度达一半以上至全免。这还不*主要专项附件扣除的**优惠政策。专项附加扣除包括配偶普及教育、继续教育、病痛医疗、住利息款利率、住房物业、养老老人家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是差别化的**福利,根据每个人的具体内容难以**,个人财政负担越重扣得越多,**幅度就越大。以一个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还没还完的平均年龄(独生子女)为例,每个月赡养老人扣2000元,子女教育扣1000元,住房贷款扣1000元,那么该中年人月净收入在9000元以下都不需纳税,多达9000元也因扣除增加使得应纳税所得下降而少纳税,还有不太可能符合低利率有利于**,如果还举行了继续教育,每月还可扣400元。
那为什么会出现“前低后高,逐月增加”的现象呢?
聪明的来了!
这是因为新税法对工资、薪金实行“累计预扣法”和“按年汇算”主因。个税改革前按月计算,只要收入差不多,每月扣税也差不多,改革后,应纳多少税,是按月累计而不是按月计算。平时纳税按“累计预扣法”计算,如果只赢得工资、薪金收入,当年预扣税金金额与应纳税额一致,无须汇算。而每月预扣缴费税额是按截至意味着月份的累计收入来找适用税率,减速算扣除数解出累计应预扣税款,再减去以前月份已扣税款的差额为九月应预扣税款。随着月份的增加,累计收入也就渐渐增加,增加到一定层面时就会税率跳档,一部份收入按高税率计算个税,导致“前低后高,逐月增加”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样设计只不过对纳税人是有利的,是让**股利急于地落入纳税人的钱包,一年算下来该缴的税分到每个月,前面月份少缴点,却说不错吗?
还以刘某2019年每月工资扣了五险一金后2.2万元,只尽情了一项每月1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应纳个税为例:刘某2019年按老政策每月缴3620元,全年缴43440元,按现行政策算,每月扣个税480元~3200元,前低后高,全年扣个税21480元,全年新政策比老政策**21960元,总**幅度50.6%。
部分纳税人对**没感觉,甚至真是税在增加,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部分纳税人用法了按月相对而不习惯按年比较导致的错觉。今年后面月份与前面月份比,税认同是增加的,判断的比较方法是按新政策计算该缴多少与按旧政策计算该缴多少比,按年总纳税额比而不是按月纳税额比。有人说新个税计算方法较复杂,非专业人士也算不来。那也不必算,方便和去年缴的个税比一下,如果去年和今年的工资、薪金收入一样,今年的个税肯定比去年的少,大概无法增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