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杜磊24岁,喜欢和好友们在一起“吹牛”,关乎梦想,关乎雄心。吹着吹着,突然有*,他们决定真的做些什么。3个月,12月,“轻客”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8个月,攻破日本与德国垄断20年的助力车系统技术壁垒;8个月轻客”估值过亿;上京东众筹,两小时内筹满既定目标,*终预订1500辆车,569万元,完成率1000%。如今,轻客产品开始陆续亮相国际市场。
杜磊他们的目标,是创立一家真正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公司,当像德国博世一样,在核心零部件上树立行业标杆;当像美国Google一样,在技术创新上为人铭记。他曾说:世界上*酷的汽车是电子工程师做出来的,Elon Musk!就像清华*好的体育是化学老师教出来的,马约翰!我们想,那未来*棒的电单车,应该是汽车工程师做出来的,杜磊!
*好,我是北京轻客的杜磊,很荣幸能够分享我的创业经历。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轻客是专注设计研发和生产适合城市出行的交通工具,以及基于交通工具的周边设施。致力于以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出行方式。我们公司创立于2014年12月,公司已经完成A轮4000万融资,估值2亿人民币。
这是我们*款产品、经过8个月的研发和试生产,轻客于2015年10月7日发布*款产品:轻客智慧电单车。10月8日开始京东众筹。
我原来是做什么的呢,我是汽车工程系的博士生,我的专业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简单点说就是车用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
做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的,怎么会现在做自行车去了呢?
故事起源于2014年的夏天,那是一家咖啡店,那时我们都在清华大学未来汽车兴趣团队。我们闲聊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讨论了很长时间,*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汽车可能并不是城市内通行的*佳交通方式。
因此我们一合计,既然有学造型设计的,有学产品设计的,有学汽车工程的,为什么不自己造一个个人交通工具呢?说做就做,于是轻客*初的合伙人团队在这个咖啡厅成立了。
和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初期是迷茫无助的,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每天的工作只有头脑风暴,办公的地点要么是食堂,要么是咖啡厅,要么是QQ快餐。
经过了两个月之后,大致有了眉目,我们大约想做一种自行车,具备现有自行车的优点,体积小,便于通行和停放,又能回避自行车的缺点,就是骑着太累。目标渐渐清晰之后,下一步就是找地方,组建团队。
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们借用了明星创业公司紫荆立方的一部分场地,就在现在的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二楼,在那里有了三张桌子作为办公室。为了刷存在感,我们也自豪满满的在门上挂牌,仿佛像大公司一样。
这是谁呢?这是我们招聘的*名员工梁永家,我们管他叫一号员工。当时永家来面试的时候,我们约他在金工实习基地旁边的一个咖啡厅,因为公司地方小嘛,怕把人吓走了。永家一看,哇,大公司啊,面试还请我喝咖啡。顿时十分紧张,其实我们比永家还紧张,从来没面试过,也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然后,永家稀里糊涂就成为了轻客的一号员工,第二天来上班,喔,公司总共就3张桌子啊!
当时永家就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在轻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已经当到主管,这件事情说明找工作还是得看公司的发展潜力呀。
在金工实习基地捣鼓了两个月后,还真搞出来了一台样机,凭借这个样机和我们的个人出行理念,还真拉来了*笔450万的融资。这件事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创业这件事情,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有人认可我们的想法,并且拿出投资支持我们去做。当时隐隐的感觉到这件事情可能真要做起来了。
然后,我们就去768产业园租了一间办公室,像模像样的搞起来了公司,为了吸引新员工,添置了好几台苹果电脑。这时候原来学造型设计的当起了财务官,原来学产品设计的当起了运营官,也有了自己的研发部和市场部,公司的架构有了一个雏形。
产品研发走上正轨,而我个人当时确实十分矛盾,因为在刚刚萌生创业想法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国家公派去澳大利亚交换的资格,而且手续什么的都办的差不多了,谁知道创业这件事情一下子搞大了,而我又负责整个产品的研发。我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后来与家人和导师商量了很久,经过了几个失眠的夜晚,觉得人生没有几次放手一搏的机会,终于决定放弃出国交换的机会,留下来搞创业。
然后,吸纳了几名原来做直升飞机的,做智能机器人的,产品的研发越来越快,办公地点也不太够了。
所以,3个月后,我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不仅考虑了办公场地的大小,也*次考虑了人文关怀。我们选择了交通便利的东直门地区,站得高看得远,我们租了当代MOMA顶层的一套大户型,把办公室装扮地像家一样,让员工在工作的地点享受到家的温暖。
这个时候,我们公司已经有18个同事了。*左边这个笑得*灿烂的,就是前面说到的一号员工。
6月27号,我们推着10辆样品车,在当代MOMA的院子里开了一场预览会,正式向外界宣布我们要做智慧电单车了。当时也是邀请了各路好友100多人。
又经过了3个月的测试与量产阶段,我们于10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开了产品发布会,10月8日上了京东众筹。
现在公司一共有61人,当代MOMA也是坐不下了,又在簋街租了一个四合院,所以公司现在有两个办公地址。完成了A轮融资,现在已经量产发货3000台。
同时,10月1号在三里屯太古里开了*家线下体验店,*有空可以去试驾体验。
从开始到现在,轻客可以说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功,那么这是不是偶然呢?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运气好?我觉得并不是,这一路走来,我们也在不断的思考。
首先,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切身需求,而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
具体到交通工具上面,用户需求的金字塔就这样搭建起来了。
对于一个交通工具,我们认为用户的需求逻辑是首先方便,快捷,其次要好看体面,然后是感觉愉悦安全,*后是能够产生一些可以分享的数据。
而目前的情况是,大城市的拥堵和停车难导致汽车不够方便,而市面上的普通电动车又不够美观体面,自行车吧又不够快,
所以我们要造的是一个比自行车更快捷,比汽车更方便,比电动车更美观的跨时代产品。
VeloUP!?智慧动力系统是整个智慧电单车的革命性创新所在。这套动力系统和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电动机提供助力,汽车让发动机更省油,轻客让骑行者更省力。
智慧系统能够读懂路况和用户的骑行意图,从而输出动力,让用户的整个骑行过程更加轻松。比如在起步,上坡等等这些费力的骑行场景下,动力系统会输出比较大的电机助力;在平路下坡时,电机则不会输出太多太大的助力。这体现的就是按需分配,在*需要的时候,给出合适的助力。
VeloUP!?智慧动力系统和智慧生命体一样,也拥有眼睛,大脑和肌肉。
所以说,轻客智慧电单车,是真正从功能上,情感上去满足城市出行需求。
除了做产品,轻客还在做另外一件事情
如果说智慧电单车解决的只是路程中间的出行问题。
那么,那些起点和终点的停车问题如何解决?用户家里出来,要去商场,要去写字楼。车停在那里?
轻客 让出行 更易行,让大城市更加美好。(完)
杜磊简介:
杜磊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专业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杜磊在2014年12月与另外三位合伙人共同创立“北京轻客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设计研发和生产适合城市出行的交通工具,致力于以科技为本,改变传统的出行方式。
智慧电单车是北京轻客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款产品。VeloUP!?智慧动力系统是整个智慧电单车的革命性创新所在。轻客团队自主研发的Veloup!?智慧动力系统是*个完全由国内团队研发的自行车动力技术,而且在全球占有领先地位。该技术*大的优势是能够让自行车真正理解用户的骑行意图,从而输出动力,实现了人车合一的骑行感受。在公司成立之初,电单车的核心部件——力矩传感器系统一直掌握在诸如BOSCH,FAG,YAMAHA等德国、日本的企业手里,这几家企业基本垄断了国内市场并且进行技术封锁,导致该部件的价格居高不下,从而限制了电单车在国内的发展。
杜磊率领轻客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eloUP?动力系统,并申请了11项专利。轻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填补了中国在自行车力矩助力技术的空白。VeloUP?动力系统的价格仅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1/6。为电单车行业规模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杜磊在北京轻客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担任了首席技术官(1月~4月),研发副总裁(4月~6月),首席运营官(6月~10月)和总裁(8月至今)等职务,在杜磊的带领下,北京轻客发展迅速。2014年12月成立,2015年1月份拿到了启迪领投的450万元天使投资;2015年6月召开产品预览会,推出10台产品样机;2015年8月拿到九合创投领投的4000万元A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2亿人民币;2015年10月召开产品发布会,随后开始在京东众筹,1个月时间共筹集到560万元,大约1500辆电单车,显示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在10月19日的“双创周”上,北京轻客获得了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的称赞,杜磊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代表出镜双创周的宣传片。张高丽副总理对轻客电单车表示赞赏, 并对当前的公司进展和当前的创业环境表示了关心,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也表示:“能解决老百姓出行问题的交通工具, 值得推广!”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轻客的团队,都是清华的工业设计系和汽车工程系毕业的,他们可以做出非常好的产品!”11月27日,由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主办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分享会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作为本次会议*受邀企业,会上杜磊做了发言:“很荣幸成为本次会议的企业代表演讲嘉宾,在政府鼓励创新的大方向下,轻客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将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继续研发新产品,将创新精神发扬下去。我认为每一个创客都应坚持初心,永不停止创新,这是我们让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的*佳方式,而在今后轻客也将会继续创新研发,为建设宜居城市而努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