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股票期权制度最初产生于美国,1952年,美国菲泽尔(Pfizer)公司管理人员为避免个人薪金被高额所得税征收(当时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攀升到92%),设计了一个面向全体员工的股票期权计划,这就是最早的股票期权。
1.起步
1956年,美国潘尼苏拉报纸公司第一次推出员工持股计划(ESOP),随后各类激励模式纷纷涌现。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实行ESOP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欧洲其他国家也普遍开始采取股权激励方式。
2.大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由于股票市场持续走牛,大规模的企业精简与兼并重组时有发生,税收政策和新会计准则颁布,高级经理人才流动频繁等种种原因,美国股权激励计划经历了大发展阶段。
据统计,至1998年,在美国350家最大公司中,已经有近30%的公司实施了员工普遍持有股票期权计划,用于员工激励计划的股票平均占股票总数的近8%,在IT公司这一比例高达16%,总体上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用于股票期权计划的股票已占股票总数的10%。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总额中,长期激励报酬一直稳定在20%至30%之间。
20世纪90年代以后,股票期权又一次得到大量应用,在报酬中比重由1992年的27%上升到2000年的51%,2003年达到63%;近年来,部分公司中比重已达到报酬95%以上。
同期,欧洲和日本的股权激励也快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已有近200家公司相继实施了股票期权,在税法和外汇管理方面也完善了相应的制度。
3.教训与反思
2001年后,美国企业界因股权激励而产生的丑闻频频曝光,导致许多公司停止了股权激励计划。为维持高股价,世通公司会计造假金额达71亿美元;安然公司管理层通过做假账推高股价以牟取巨额的期权收益,安然董事会主席卖出了超过1亿美元的期权。受此类丑闻的影响,美国股权激励的授予量大幅减少。这一轮危机,引起了学者对股权激励的反思。
正是这些影响产生了一系列变革,尤其会计准则的变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4年发布了修订的《财务会计准则报告第123号——基于股份的支付》,确认了期权会计处理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后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欧盟委员会也相继发文,一致确立了对股票期权的费用化确认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思想。这是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善,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股权激励的相关风险。
引用资料: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公司注销办不了
解决时间:2022-08-07 19:54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谈,财税顾问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