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互联网公司营销以破坏规则为基础

联贝财务02021-10-31 08:50:310

【说烧钱】

从广义上来说,其实烧钱,也不是从互联网/O2O出现才有,传统行业也烧钱,看看现在的雾霾就知道了,严重的过度生产、资源浪费,只是没有烧到几个企业身上,所以不明显。从这点来说,还不如O2O企业烧钱花在老百姓身上。

免费模式、平台模式,是很多互联网创业者容易想到的模式,圈用户、找VC、圈用户、找VC......但是很难找到盈利点,确实有互联网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很高估值,可是免费/补贴模式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持续的模式,他是在特定的创业阶段发挥作用,而且要选择市场比较清静的时候,否则效果也很差,所以还是要慎重考虑。

特别对于O2O模式的烧钱,有典型的两个观点,综合起来考虑还是有价值的!

让中国互联网公司营销以破坏规则为基础

1、如果在其他地方难以形成壁垒,烧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容易形成流量、品牌优势,*的市场很多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因为O2O是轻资产模式,更多的是要注重品牌的积累,烧钱可以兑换流量,烧钱是尝试的成本,形成习惯的成本,直至把竞争对手烧死。

2、现在的很多需求,不是烧钱烧出来的,实际上是需求原来都有的,只是互联网催生促进以后、加速了发展,提高了效率,O2O更重要的是线上和线下信息对接、需求精准交换,快速实现,产生价值。更多精力应该放在这个方面。

确实现在很多创业者把烧钱/免费模式没有想清楚是怎么回事。再次感谢王律师的供稿!

免费:让中国互联网公司营销以破坏规则为基础

苹果手机与小米手机之间的较量(当然或许很多人认为小米根本就不能和苹果放在一个量级上探讨)让人们又要重新审视产品与营销哪个更重要,*近成功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搞创新,以致于我们的政府都不得不提出“顺应时代”的潮流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似乎认为现在是创新的历史*佳时代,翻开中国互联网公司*近的创新史都是一部“抄袭”史,且很多抄袭再叠加中国式的营销,使得本土企业一下子就迅速发展起来,并让国外公司瞠目结舌。我分析这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营销大多都是规则的破坏者,都有一个很相似的规律:免费。

淘宝打败eBay,靠的主要武器就是免费(其他的如在线聊天、支付宝解决信用问题都是小问题),360打败金山公司,革了99%的杀毒软件公司的命,到现在的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为了圈用户,不仅免费,还贴钱,让原本很早就成立的打车软件公司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以及与我们知识产权行业*贴切的“知果果”,*近拿到了370万美元的风投,主要模式是商标注册业务免代理费,但除了商标注册业务免代理费以外,其他代理业务大多还是收费,通过这种方式圈到用户,让客户首先认识了“知果果”公司,并产生首笔免费业务,之后才推销其他业务从概率来说多少也是有的,互联网的思路是哪怕99个人免费,只要有一个人收费,这个生意就可以做(在这里申明下,这只是我个人看法,同时还要再申明下,不代表我自己不这么做,或许未来不久我也推出免费模式,本文*后还会做特别申明)。但*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后来者能迅速做大,靠的是免费,人们还津津乐道,熟不知,成就的是一个大企业,倒下的千千万万个小企业。*都知道,一个市场要繁荣有序,需要很多参与者一起玩,就像我们的文学文艺提倡百家争鸣。就像政府也一样,一言堂未必是民主国家的*佳选择。而这些靠免费成家的企业,我认为都是规则的破坏者,免费是对知识的一种严重践踏,在免费者眼里知识根本就没有价值,免费其实谁都可以想得到,没有勇气去免费的人大多是相对遵守行业营销的底线。免费的模式*终只是一种价值置换或收费挪位,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

先通过一个免费口号,*后这些免费的成本就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或其他项目赚回来,这样容易造成大量商业规则的破坏。国外大的知名公司不轻易采用免费模式,首先表示出其对知识与劳动的价值的认可,认为公司付出时间与知识是有成本的,向客户或用户收费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合理的,这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与劳动的尊重,民众也认为付钱接受服务是*正常不过。而中国的消费文化确实极度利己主义,认为价格越低越好,*好是不好钱,甚至还要贴钱,这是国民意识低下的一方面表现(读者信不信已经不重要),也正是这样的消费习惯被中国企业家抓住,探讨出一种适合中国人的免费小吃模式。

所以,别小看免费,能看出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以及一些胆大的企业家的大胆破坏既有规则,类似弯道超车,弯道超车难道就不危险吗,中国互联网企业要成功绝对要靠狠,靠脸皮厚。(来源于:文/王梨华 资深专利律师)

0
喜欢就请鼓励一下哦~

最新评论

0人评论 0人参与 0
0/12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相关提问
财税服务
财税百科

首页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添加微信

返回顶部